平面设计师30岁以后真的没有出路了吗?

2017-08-17  9124 分类:设计资讯

6636769bbfea43b493933689f8201bd6.jpg

设计是一条漫长而迷茫的道路,在设计成长的道路上,很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放弃转行。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设计是一个非常容易上手,前景非常好的职业,于是很多人选择了设计。很多人是科班出身,学美术的,自认设计是唯一出路。



简单背景:
中国是一个广告史很短的国家,平面设计也是一个刚成长不久的新生职业。十年不多,没有氛围,没有文化和根基和深厚的土壤,所以大树也比较少。

大师出山:(三年或四年的学校生活,只是把我们的审美提到了一个于平凡人不同的高度,学院派的大师们老气。我们的作品也非常NB好玩,自以为自己已经成了大师,记得那个时候自己最关注的就是莫比大奖的电话和参赛方式。好来个一举成名。现在翻起那老式通讯录上的几个国际大赛的参赛电话和每年的时间。不知道想说些什么。没有任何商业经历,没有任何社会经验,没有任何和社会接触作品。大师已经成了。对所有的作品评首论足。那时候感觉,要是参赛,肯定一下就出名了。那信心是铁的。)翻开一本LOGO大全,认为没有一个做的好的,都很难看。

上班:(上班对于一个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来说,就是在一张艺术画上,一点一点的用橡皮擦,只到擦成一张白纸。最后再在白纸上一点一点的画,这张白纸擦干净需要两三年。而两三年后在画出的东西,都是社会上的东西,客户嘴里的东西,如果你不愿意擦,除非你不想生存。这个时候设计师脑子里也开始一片空白,分不清哪里是擦去的,哪里是留下的?)翻开一本LOGO大全,认为有些还是不错的。

继续上班:(这个时候,开始学会迎合客户,出流水活。开始有了一套自己对付客户的方法。开始喜欢沟通和忽悠客户。快乐全在忽悠,不再专业了,开始被一些忽悠的舒服的客户,认为大师,开始飘飘然。开始不学无术。东西做的越来越糟,工资挣得越来越高。)

继续上班:(第四年,有些忽悠开始不灵了,由于没有新的东西,新的忽悠人群又上来了,也懒得忽悠了,开始厌倦这个行业。讨厌说这是个主观性太强的行业。开始有转行的念头。第四年延长中。。。)这个时候的失意,是因为是从忽悠的快感中跌落下来,因此比较痛,其实还没入门,只是学会了几个软件,和几个熟练的快捷键。

有人转行,有人坚持,不知路在何方。

出路及方向:
设计,是一条不归路。
很多人认为三十岁对于设计师是一个尴尬的年龄。缺少新生的东西,上班又老大苦力,没成就感。

非常错,新生的东西是不成熟的,是嫩稚的。每个人都曾经新生,如果让这种新生的东西来支撑中国的设计界,那设计界就是一片黄芽,那大树呢?如果每个人都干几年就转行了,那设计界真是可悲了。那出路在哪里???.

出路就是沉淀与成长。
要学会生长,生长是一种磨砺后的蜕变。对行业也是如此,对个人如此。行业流行的元素会风行一时,象某些字体和颜色和构图等等,但流行往往意味着不流行。流行之后去哪了呢?

经过时间和等等因素的过滤后,这些流行的东西,一部分被认为老土而舍弃,一部分沉淀。沉淀的这部分,暂且叫它经典文化。但一切都在生长的,只是变了方式或模样而已。

这样来说,设计师就分成了两种,一种是在捕捉流行的元素做文章,一种是搜集过滤后的经典元素做文章。一种是生的,一种是熟的。累是因为你是在做第一种设计师,捕捉那种风行的,而没经历时间磨砺的半成品,要学会取舍。

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是相附相成的,没有流行文化的沉淀,也就没有经典文化。没有经典文化,流行文化也无从流行起。

七年之后,对于一个设计师才是一个新生阶段,学会认识和分辨的阶段。才是一个开始。

开始知道如何吸收水分和生长的阶段,就象七年前所有的东西都是于设计相关的积淀的土壤。而刚发芽和发现阳光的所在。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,我们小心翼翼,一步一个脚印,直到成为一棵大树。枝叶茂盛。

劝那些浮躁的设计师们,静下心来,老老实实的做些东西,少些牢骚和浮躁,多些塌实和认知。


猜你喜欢